外業測繪過程該注意哪些
1、夏季天氣炎熱多雨,帶好雨具、防暑降溫,自備開水。
攜帶用品:全站儀、三腳架、小棱鏡、對中桿、對講機(備用電池)、斧錘、小水泥鋼釘(以便增加埋石點,一幅圖內保證不少于3個)、記號筆(油性的),小記事本(記錄測站測量情況),配合畫草圖。
2、測量之前,儀器嚴格整平對中,檢查校正儀器設置2C差、指標差和(棱鏡常數、測量模式、氣泡偏離居中狀態),對中桿氣泡居中情況。
3、首先采用用坐標、平距,檢查有可能出現的粗差。
在放樣菜單里,定測站、后視——ESC退出放樣,進入常規測量模式,反測后視點坐標、平距,記錄,查看記錄誤差情況。
4、儀器定向之后,選擇遠處方便記憶的目標,在記事本上記錄該方向的水平角度。搬站之前,再次照準這個方向檢查水平方位角度,對比查看。
5、數據采集——定測站(提示覆蓋否?選擇否!)——直接用前視/測視定向(定后視菜單不要操作),一律要盤左、盤右后視,編碼:100,測量碎部點前視/測視,直接用盤左,斜距測量。
測繪公司提醒,觀測員一定要保持聚精會神,操作謹慎,嚴格按照操作步驟執行,關心每一個點的棱鏡高度、編碼和測量模式。防止按錯鍵導致測量模式錯誤:例如測成坐標XYZ、平距HD、角度HV,編碼錯誤等。
爭取一次性完成測量準備工作,避免多次架設儀器和設置測站以及反復支站,支站點點名前后盤左盤右保持一致)。
多余測量和編碼測錯以及鏡高錯誤的點,外業必須記錄清楚,內業改正測量出現的錯誤。
a.支站時,點名必須用26個大寫英文字母之一開頭。(連續支站不超過3站,特隱蔽困難地方不得超過5站,以便保證精度)。點名不能超過5位(程序只能識別5位)。
b.支站時盡可能在儀器定向之后,采集碎部點之前,根據測站周圍地物通視情況,立即選擇圖根點位置點位,用鋼釘釘住或者用油性記號筆做標記,詢問觀測員支點排序情況,標清點名。
必須盤左盤右測量,這樣可以減小定向之后因為腳架受熱伸縮變形、地面振動等影響儀器水平角度的變化。
c.采集碎部點時,嚴格禁止使用帶有英文字母開頭的點名。內業數據處理,程序遇到英文字母開頭的點名,以支站點處理。
一個測區內,同一個小組的所有支站點點名,不得重名,一旦有重名出現,應在內業把該點點名加-1,例如:P169-1,否則程序不能計算或者計算錯誤。
已知點數據文件內,也不能有重名點號!!!
6、相鄰兩站測量地物,須有兩個以上重復測量點(墻角),以便內業檢查精度。
7、整平對中,儀器定向之后,碎部觀測之前,再次檢查對中情況。
8、要特別注意棱鏡常數和棱鏡高度。測量房角、圍墻等具有界址點特征的地物點,必須以其尖部放置測量點上,常數為0。如果不用對中桿而是單獨用棱鏡頭定向、支站,則要用棱鏡頭后尖部放置測量點上壓穩,棱鏡正面照準儀器,常數為0。如果用對中桿定向時,棱鏡擰在棱鏡框后面即外面,儀器上棱鏡常數不變,為0。偏心測量時,切實把握測量精度。及時給觀測員報準確報清楚。
9、注意:不同測站測量的同一個雙線地物的測量點。應嚴格禁止混淆內點與外點,交叉相連,避免作圖誤差。
尤其當心圍墻上的測量點,分清內外位置,
遇到圓弧狀的墻體和房屋邊線,在測量點上用記號筆標注“差號”,以便外業勘丈噴涂界址點時采用,保持數據測量和丈量一致。
謹慎使用延伸交會法作圖(如果用,測量點間距不得小總長度的80—90%),盡可能實際測量每一個墻角房角。當心圍墻頭與房角銜接處,兩者的位置關系。
相臨的不同地物,銜接的位置點,用編碼要采集連續測量兩次,區分不同地物的編碼連線關系。
連體房屋和同一個樓房有不同層次的地方,應測量點或者丈量區分開。
外業查圖,切忌走馬觀花,粗心大意,著重查看隱蔽地方是否測到丈量到位。遇到復雜地形,務必放慢速度,逐個地物分析。內業嚴格禁止復制圖形(外業看似一樣結構房屋,其實存在不同邊長)。
能在地面測量的點位,禁止把棱鏡桿舉起來,自我感覺已經在位置,實際偏離造成超限。
|